耿诺书楼

字:
关灯 护眼
耿诺书楼 > 北宋小厨师 >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封赏和规划(上)

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封赏和规划(上)


  李奇是一个商人,他可以接受失败,因为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但是他绝不会去做无用功,既然他花了这么功夫,就一定要看到成果,不管是好的,还是坏的。

  兼并大理,这是他此番出征的主要目的之一,他绝不会空手而归,而且事到如今,他已经是胜券在握。

  因为段正严没有其它选择。

  不可否认,段正严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外交官,自从他即位以来,大理很少与周边邻国发生矛盾,要知道这还是在他没有权力的情况下。

  但可惜的是,李奇是一个比他还要精明的外交官,而且一旦让李奇掌握了先机,你就很难翻盘了。

  段正严遇到李奇,可以说是他的大幸,也可以说是他的大不幸。

  若是没有李奇,他可能一辈子给高氏压着,但也正是因为李奇,他才由一个皇帝变成了臣子。

  这两样都是每个皇帝最不想见到的。

  不过段正严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,首先大理的地理位置非常不佳,不跟西夏、高丽一样,他们周边有两个超级大国,他们可以将自己摆在一个用来平衡天平的筹码的位置上,不断周旋在两个超级大国间,以来增加自己的筹码,除非两个超级大国的实力出现绝对差距,否则的话,很难去消灭他们。

  以前有吐蕃、交趾在,大理还能周旋一下,但是现在的话,吐蕃早已经分裂,即便是临近大理的吐蕃武装政权也早已经归降了大宋,至于交趾的话,连国都灭了,等于就是大理被大宋环抱在内,而实力又相差甚远,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对抗大宋。

  仅用外交手段是很难摆平此事。然而,大理国内又因为段、高相争,局面已经失控了,再加上军权不断分裂,不少势力纷纷已经靠向大宋,这无疑是雪上加霜,而段正严又不擅长打仗,这方面高明顺都比他强了好几倍,不然的话,他们段氏的皇权也就不会旁落了。正是因为他们要依靠高氏的军事才能,才会沦为傀儡,他很难去摆平那些武装势力。

  其实目前的情况对于段正严而言,也不算太坏,他还是这片地区的一把手,他拥有大部分决策权,而军权本就不是他擅长的,他压不住那些武将,若是由他做皇帝。迟早还会有下一个高明顺出现,现在好了,军权在大宋手里,他也不用操这份心了。他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。

  所以,段正严接受那一道圣旨,也是在情理之中。

  这场仗究竟谁是赢家,谁又是输家。大宋自然是最大的赢家,李氏、高氏当然就是最大的输家,至于段氏的话。有得有失,就看你从哪方面去想了。

  对于交趾、大理的百姓而言,虽然在战争中负伤累累,但是只要不出现重大的失误,至少未来五十年内,他们应该能够避免战火的侵蚀,而且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
  他们同样也是赢家。

  至少李奇是这么认为的。

  在段正严接受那道圣旨后,李奇所有的计划都将会立刻提上日程来,他虽然有很多方面要与段正严商谈,但是他明白段正严还得需要一些时间去消化这道圣旨,所以他当晚并没有说太多,就送段正严出去了。

  段正严回去之后,就召集帐下所有大将,将归降大宋一事告诉了他们。

  那些大将自然不愿意,这很简单,如果是段正严当皇帝的话,那么他们就会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,可若是大宋的主宰,那么他们的前景就变得非常微妙了。

  段正严看着这些人口口声声的说要效忠自己,但是实则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,心中非常厌恶,暗想,若非你们都这么自私自利,我又怎会沦落至此,如今又拿我出来当挡箭牌,真是太可恶了。

  厌恶归厌恶,但是段正严还不至于蠢到表露出来,将具体情况跟那些大将仔细的说了一遍,告诉他们,这非我所愿,只是大势所趋。

  那些个大将们可不管百姓的死活,兀自不答应,一定要拥护段正严为帝。

  段正严被他们吵的是恼羞成怒,拂袖而去,只留下了一句话,你们若要吵,就去找李奇吵。

  他们这些人就敢欺负下段正严,哪里敢去找李奇撒野,宋军可是有十万精锐在此,再加上吴玠的人,他们要是敢乱来,那真是找死的。

  若非他们从一开始就只知道急功近利,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,不顾大局,又怎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,说到底还是怪他们自己。

  在第二日,段正严入驻升龙府,但是他代表的不再是大理,而是大宋臣子。

  他入驻的当务之急,自然是快速扫平大理国内一切内乱。

  在当日,段正严就以他是大理国王的身份拟写了最后一道圣旨,派人送去善阐府,将归降大宋一事昭告天下,与此同时,李奇也派人传信给折美月、折颜质二人,命他们领西军从石城郡、建昌府进军,先是扫平那些叛乱,然后接管大理军队。

  同时,李奇又将交趾、大理改名为大理郡和交趾郡,划分为云南路,设大理,升龙二府,从这一刻起,交趾、大理正式纳入了大宋的版图。

  这些可不是李奇擅自做主,而是他当初早就与赵楷商量好的,当然,前提是他们要收复交趾和兼并大理。

  安排好这一切事宜后,接下来就是人员的安排,李奇在最初的阶段一直没有着手安排人事,就是因为在等段正严,若是这一把手都没有确定下来,那这后续的事宜根本无从下手。

  其实关于这一点,交趾的官吏对李奇一直都颇有微言,因为他们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如何,这是人之常情,可是李奇却是一推再推,连一道任命都没有,遇事都是指派人员去办,所以这导致交趾官员们一直处于一种忐忑不安中。

  现在好了。他们终于破开乌云见日了。

  段正严封为镇南王,统大理、升龙二府,知云南路。

  这道命令一下,牛皋在一日间净赚了半年的俸禄,原来这厮私下坐庄,赌镇南王头衔最后的归属,那些将领自然是押注在岳飞、吴玠二人的身上,哪里知道突然杀出段正严这一匹黑马来,牛皋这个庄家自然是大丰收,乐的一晚上没有睡着觉。

  张伯玉被封为升龙府知府。而刘庆覃封广源州知府,杨英珥则是封为升龙府判官。

  而李奇又根据前面的考核,提拔了一百多名官员,分散到各地任命,以来填补人手,二来消除李氏在交趾的影响力。

  另外,李奇还在富良江与南海的交接处成立一个新的州府,命名为南海州,李奇打交趾的一个重要目的。就是要拓展海外贸易,所以对沿海地区的开发是将来交趾郡发展的重中之重,成立南海州也是向交趾郡的百姓传到这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。

  至于大理府知府的话,由段世文上任。其余的官员,李奇让段正严自己选人,若凡事都有他一手安排,那么会大大的削弱段正严的存在感。

  李奇还提拔宁武为钦州知府。这宁武虽是酋长。但同样是出身官宦之家,他祖上在唐朝可是大官,而宁武本身也是一个非常具有远见和心怀抱负的人才。其实他一直以来都很想报效朝廷,只可惜宋朝廷对于钦州一直疏于管理,而且看不起他们这些大土司,虽然钦州的政务都是大土司说了算,但是名义上还是有知府在的,如今李奇只是让宁武名正言顺的管理钦州。

  安排这些重要职位后,李奇又在广源州成立一个商务局,监管云南路的财政,还在各地设立了分局,并且细分成农业、工业二局。

  至于商务局的官员,底层的一部分人将会从当地的官员中提拔上来,而上层官员,全部是从杭州、汴梁调任过来,将会由经济使白浅诺亲自安排。

  这可是规矩,李奇已经卸下了经济使一职,他就不能干预经济使内部的事,必须交给白浅诺,当初让玉俊杰出任广源州商务局一把手,也只是权宜之计,最终还是以朝廷的意思为主。

  这么安排无非也就是进一步分散权力,以求达到皇帝集权的效果,增强朝廷对这里的掌控。

  虽然这也进一步的削弱了段正严手中的权力,但是段正严心里也明白,这是必走的流程,要是财政大权也被他握着,那么他将会直接影响到军政,等于就是三权都握在手里,故此财政大权朝廷肯定不会交给他的,但是他也拥有其中一部分的权力,毕竟地区的发展,还是以他为主。

  文官安排好后,接下来就是武官了。

  这武官安排,可就是枢密院自家的事了,哪怕是段正严也无权过问。

  李奇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自己的手下,因为前面的一切封赏似乎与他们都无关,可是功劳他们却是最大的,特别是岳飞、吴玠二人,可谓是居功至伟,但是镇南王却与他们两个无缘,他们两个心里当然明白,问题他们手下的大将不明白,心里肯定有些不爽。

  李奇先是将吴玠提拔为侍卫步步帅,当初在三衙中的职位安排,殿帅,马帅被岳飞、牛皋拿走了,唯独这侍卫步步帅没有下文,原因就是李奇原本是侍卫步步帅,而赵楷希望李奇能从高俅手中收回三衙的权力,于是对与侍卫步步帅一职安排的非常模糊,虽然李奇在上任枢密使后,肯定要卸去步帅一职,这可是帝王大忌,但是不管是赵楷,还是李奇都没有提及此事,而步帅一直都是由步副帅岳翻代职。

  如今三衙之中高俅的势力已经全部清除,所以李奇也终于可以卸下这一职,任命吴玠为侍卫步步帅。

  岳飞、牛皋、吴玠三人最大的不过三十来岁,而就是这三人掌管着大宋军队的统兵权,其中岳飞才二十来岁,这也预示着新生力量已经成为了大宋的中坚力量。(未完待续。。)

  ps:求月票,求推荐。。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